第一百八十一章 鹿死谁手还未可知(1/3)

作品:《航空崛起

林鹏继续讲道:“我们对现在的固定式鼓包进气道,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已经设计出一种基于柔性蒙皮的自适应鼓包进气道形状控制机构。基本原理是在外侧柔性蒙皮内表面选取若干个典型监测点,布置大变形应变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按照进气道与发动机的流量匹配关系确定飞机处于不同飞行速度时发动机的流量需求,对鼓包型面的位置进行控制,从而调节进气道喉道的面积,与发动机的流量需求相匹配。”

为了让专家们认可这个方案,林鹏把切换到了自适应鼓包的结构图,然后道:“我们对目前新飞豹的进气道进行优化设计,就得到了新歼轰的自适应鼓包进气道,将上唇缘前移,去掉了原侧唇缘的尖角,将三角形改成了斜直线形,因而原四唇缘进气口就成了三唇缘进气口。

这样,新歼轰的进气道可以适应更宽的速度范围,超音速性能将得到一定提升,甚至比加莱特进气道更好。同时,这一套机构并不会增加多少重量,远远比其他结构的重量要小。”

林鹏这个重生者,把后来的歼二零战斗机采用的柔性蒙皮自适应鼓包进气道,给提前弄到新歼轰上来了,因为这种进气道,确实是飞行器设计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有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提前实现呢?

当然设计是设计得出来,林鹏也明白,要真正的实现这个自适应鼓包进气道,还得有特殊高弹性纤维材料,目前这种东西当然还没有,但要研发出来也不会太难,因为国的战机上就有,林鹏上次就把15战斗机机身某个部位的这种材料技术给弄回来了,所以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有这种材料。

这种高弹性纤维材料制作成进气道部件内部采用碳纤维材料做成一个个微小的四边形蜂窝结构或网状结构,可以变形,将这种材料粘贴在飞机的进气道原来的鼓包上,就能使进气道的鼓包外形在一定范围内反复改变自己的几何形状,从而调节进气道的截面积。

讲完这个进气道,林鹏又仔细的汇报起机身和机翼部分来。

“我们采用了类似于国35联合攻击机的蝶形机翼,当然面积要比35大得多了,35联合攻击机的机翼面积约为58平方米,而我们的这个方案机翼面积达到82平方米。

这么大的机翼面积,当然也是与机体更大分不开的。我们的方案采用的是升力体气动布局,从机首到机身都可以产生部分升力,并且还有边条翼配合,再加上大面积的机翼,全机的升力系数非常可观。”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方案,翼载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航空崛起 最新章节第一百八十一章 鹿死谁手还未可知,网址:https://www.88gp.org/0/82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