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1/2)

作品:《从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的成长史

2011-07-1012:23:23

“我觉得,你对父亲的感情非常深厚。”平静下来后她说。

“男人嘛,一般都会把父亲作榜样。”

“但你不觉得,你对你的父亲有些特殊感情吗?我是说,与一般父子感情有些微妙不同。”

“或许吧。”我想了想,答道。

接着,我向她讲述了父亲的故事。

1955年。我的父亲19岁,在xx军区政治部教导队任政治教员。

那年中国发生了一件事——胡风*********集团案。

胡风,这位一直从事文艺理论研究的诗人,因一场文艺理论争论被上纲上线,定为“*********集团”。在胡风被肃整后的一年里,专政机器意犹未尽,试图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肃反”运动。据陆定一后来向苏联提交的材料,当时打算“审查”1200万人,实际审查了200万人。

什么叫“肃反”?

对“肃反”不了解的人,可以去了解一下苏联1937-1938年的大清洗、中央苏区30年代肃整ab团、柬埔寨“红色高棉”大屠杀。

肃反,就是先给人戴上顶“*********”帽子,再杀死。

既然是肃反,那么父亲所在的“政治部”,自然成了实施机关。

2011-07-1013:03:53

很快,政治部附近一所学校成了临时监狱,塞满了各部门清理出的“待肃”分子;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则成了侦讯人员。

而这些“待肃”分子,很多是49前参加革命的干部。

这不奇怪,当年斯大林同志几乎把列宁时代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全枪毙光了。

干革命,就是要冒风险的。革命前有风险,革命后也有风险。

甚至,革命后的风险更大。

毕竟,沙皇时代包括列宁、斯大林在内的布党领袖们还能在流放地钓鱼,革命后这群领袖中的大多数人只能在卢比扬卡的地下行刑室里吃花生米。

那时的父亲是位文艺青年。他会弹钢琴、拉小提琴,还爱读普希金的,看托尔斯泰的。

那时国产文艺作品也有,但他就是不爱看——他总觉得那些文字里缺了些什么。

他并不懂文艺理论,他只是不爱读小农们争相传阅的。

很多年后,他才悟出为何不爱读。

“那些东西,缺乏人性。”他对我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的成长史 最新章节第141节,网址:https://www.88gp.org/41/4103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