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不宣而战9(2/4)
作品:《超陆权强国》多艘都是近海型防御潜艇,真正拥有中远程远洋攻击能力的远洋型攻击潜艇,民国只建造了23艘。
这不仅是由于远洋型攻击潜艇的本钱几乎相当于近海防御型潜艇的三倍左右,还牵扯到生产周期。德国发达的造船业跟产业,令德国可以在71天内便完成一艘U潜艇的生产。而民国却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均匀一艘近海型防御潜艇的建设周期约莫是87天左右,远洋型攻击潜艇(U潜艇的中国改良型)的生产周期却长达144天,耗时几乎可以建造两艘近海防御型潜艇了。考虑到民国新立之初海防的不稳,民国海军的水下舰队建设重要还是以近海型防御潜艇为主。
基隆古名鸡笼,一说因基隆山象鸡笼外形而得名,又一说认为该地以前为高山族凯达喀兰人住地,“鸡笼”是“凯达喀兰”的闽南方言译音。明末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张燮著的《东西洋考》里,就有鸡笼社、鸡笼港、鸡笼城、大鸡笼街等记载。表光绪元年(1875年)设基隆厅时,才把鸡笼改为基隆,其含意是“基地昌隆”。
基隆位于台湾岛东北角,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理地位十分重要。1883年,中法战斗爆发。已解甲回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愤然而起,筹备重赴沙场,杀敌报国。清政府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刘铭传于1884年7月16日抵达基隆,第二天即巡视要塞炮台,检查军事设施,并增筑炮台、护营,加强台北防务。中法战斗结束后,台湾的重要性已经被满清统治者所觉察到,经过先后几任巡抚的建设,地理地位十分优越的基隆港在甲午战斗爆发之前,已经成为台湾最精良的海港跟军港。
甲午战斗之后,日本通过武力夺得了台湾岛后,基隆港在日本人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方案与发展。人口在17年底已经突破二十万人,总人口台湾第四,并且由于地理地位优越不但吸引了大批的商船在此停靠补给、收购台湾土产,日本人还在此进一步建设,强化了基隆港的军事地位,作为日本台湾驻屯舰队的驻扎地。
根据民国在战前得到的情报,日本台湾驻屯舰队中的主力舰--老式三笠号战列舰、筑波号战列巡洋舰,以及一艘往年年底才建设完成的最新式龙田号轻型巡洋舰尽皆驻扎在这里以震慑民国。
在民国制定对付日本的郑和打算中,驻扎朝鲜跟日本本土的联合舰队,将交由民国海军主力牵制、吸引,为民国陆上攻势尽可能的争取时间。而另一支位于南洋的日本舰队,则交给民国的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超陆权强国 最新章节第七百一十七章 不宣而战9,网址:https://www.88gp.org/4/4006/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