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行途12(2/7)
再击龟兹。翌年擒其国王、权相,唐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自此开始成为唐朝统治西域的中心。
俘获的龟兹王白氏一族,也被优养在在长安享受世袭傣禄混吃等死至今。右枢密使、御史大夫、凉国公李光弼的心腹大将,现任的平卢节度使行都督白孝德就是其后裔之一。
由于安西都护府以龟兹故都伊罗卢城为治所,因此日就下来,当地百姓亦称安西城。龟兹镇的主要人口和城邑都集中在冲积出来的扇形砾石戈壁地中,夹杂着连片的平原绿洲之上,辖有大城五所,小城十二所,龟兹镇守使以安西大都护兼领之,但实际事务上是由都护府长史和镇守副使分管军政庶务两途。
当地土地气候温宜糜、麦,以及粳稻,出葡萄、石榴,多梨、柰、
桃、杏。土产有黄金、铜、铁、稽、锡。由于土地温宜,物产丰足,这里可以供养的人口和维持的军队比例也相对高的多。
除了六个当地军府,和南北两路守捉之外,这里还是都护府的常备主力,安西军大营的所在,常年驻军保持在一万八千人左右,不过由于为了跟进岭西行台开拓的步调,大部兵力移防戍守西北的河中诸国的缘故,现在境内只有不到四千人的常备军,以对应地方的突发状况。
当然通常情况下,这些部队也够用了,因为周边的羁縻州县、以及更远一些藩属聚落,都被征调了大量青壮作为义从或是番军,以配合西进新占领土地的维持和屯守,同样也缺乏产生变乱的土壤。
我们一路走来,沿途穿过于术守捉(今库尔勒)、铁门关、渠黎都督府(今尉犁县)、乌垒州(今轮台县),所见皆是果木成荫,阵陌纵横,绿浪盈野,几乎没有在沙漠中行进的感觉,城邑中多以方砖铺路,城外官道则砌以卵石,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走。
因为这个时空的水土和气候相对滋润,也还没经过上千年人口孳息过度的开发和战争破坏而枯竭,被称为图伦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水量充足的塔里木河灌溉和滋润下,距离我们行走的主要干道,还是很遥远的事情,这对于后市曾经光顾过这片土地的我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和感动。
但这里最常见的,却是汉长城的土台旧址,用砂石和芦苇、红柳、
罗布麻等交错叠层夯筑而成,屹立至今已然千年,看起来依旧坚不可摧,其中一些被就地取材改造成城军*烽哨,另一些则被沿墙增筑成了旅人柁马落脚休*的野店别栈。
由于这里为丝路上东天竺古道、青海道以及通北道等众多支线的汇合点,当地也是佛教西行之路上发展起来的,比高昌诸国历史更悠久的崇佛之国,处处可见古代佛门寺院和珈蓝(供养所)、佛金、佛窟的新旧遗迹,多的已经让人麻木不仁。
据说玄奘大师西行曾在这里讲经时,龟兹已有新旧寺院百余所、佛塔数以千计。现代光是遗存下来的就有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尕哈石窟,玛扎伯哈,托乎拉克埃肯石窟等六处主要石窟以及台台儿石窟,温巴什石窟,托乎拉克店石窟,亚吐尔石窟等小
石窟。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公元旧世纪末才有所改变,回鹘的喀喇汗王朝改宗伊斯兰教,对西域诸佛国发起了旷日持久的“圣战”。公元旧世纪,改宗伊斯兰的察合台汗秃黑鲁帖木儿对龟兹的佛教教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对佛教文化进行了毁灭xing的破坏。佛教寺院庙宇被拆毁,佛像被捣毁,佛教经典文献被焚烧,佛教教徒被屠杀,具有千余年历史的龟兹佛教文化被破坏殆尽。当地佛教僧侣或被迫接受伊斯兰教,或逃往异国他乡,或抗拒被杀txt下载。
不过这个时空似乎已经没有这个问题了,虽然我是故地重游,不过相隔已然千年了,或许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和结局。
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幻之盛唐】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八十九章 行途12〗地址https://wap.88gp.org/3/3986/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