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疆域(1/4)

作品:《代夏

夏的疆域。先夏时期主要是西域九州之戎,包括巴蜀、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及内蒙部分地区。建立夏王朝以后,拥有了四海之内的土地。

夏人为炎、黄两大部落融合后共同的后裔,起源于西羌,先夏有多种称号,如西羌、西夏、九州之戎、共国等;大禹治水后,又有土方、朔方、驭方、九州、九有、禹迹、禹甸、禹域等称号。炎帝后裔与共工氏联姻为炎帝共工氏,夏鲧就是共工氏后裔,所以说“共工与鲧禹,源出陇山地区,而兴于黄河中游”。

至于“土方”文献上也多有记载,《诗·商颂·长发》云:“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楚辞·天问》说:“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可见这个“土方”与夏的关系密不可分。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说:“余意‘土方’当即卜辞中所常见之敌国名‘土方’,……朔、驭、土古音均在鱼部,则所谓土方当即朔方、驭方,知此,则所谓土方即是夏民族,夏字古音亦在鱼部,夏、土、朔、驭一也。是则‘禹敷下土方’当为禹受上帝之命下降于土方之国(即后之华夏、禹迹、禹甸、禹域),以敷治洪水。”此外在《山海经》和殷墟甲骨文中也都多次出现“土方”的记载,可见夏王朝灭国后,商人一直称呼夏人为土方。

夏王朝疆域远比商王朝大得多,因为夏代除了拥有虞舜原来的四海之内地域外,原来西羌的整个九州之戎也都属于夏的领地。九州之戎不等于九州,它是西羌各部落的总称,所指也并非是九个部落,而是多个。夏代的“九”常常用为虚数,是多的意思,九州之戎也就是众多西戎部落。它和传说中大禹治水后创建的九州是两码事。

关于“禹定九州”和夏初的“四海”,历来一直是众说纷纭。

《尚书·大禹谟》记载:“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尚书·禹贡》有“九州攸同,……四海会同”的记载,《尚书·益稷》也说:“禹曰:‘……予决九川,距四海’”,《大戴礼记·五帝德》说得更加明确:“(禹)巡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为神主,为民父母;左准绳,右规矩;履四时,据四海;平九州,戴九天,明耳目,治天下。举皋陶与益,以赞其身,举干戈以征不享、不庭、无道之民;四海之内,舟车所至,莫不宾服。”

这说明在夏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四海”“九州”之说,唐、虞时代的地域范围就在四海之内,所以夏王朝的中原地域自然也是四海之内。

那么古代的“四海”“九州”到底都在何处?只有明确四海和九州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代夏 最新章节夏朝疆域,网址:https://www.88gp.org/27/27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