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1930之形势的发展(一)(1/3)
作品:《武修在第三帝国》一战后的德国魏玛政府为了还清战争赔款大量印刷巨额面值的马克,导致了巨型的通货膨胀,并因此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动荡,国社党的啤酒馆暴动就是一个例子。
直到1924年,由于付出巨额赔款,失去大量工业和运输设施,德国物价失去控制,财政经济一片混乱。同年,英国出于维持欧洲大陆均势需要,美国出于利用德国工业能力获利需要,两国又都不希望德国步俄国后尘发生革命,故出台了一个“道威斯计划”,给予德国8亿金马克的贷款。在此计划的鼓励下,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流入德国,从1924年到1929年,外国投资总数高达320亿金马克,美国资本为主,英国资本其次。
这一时期,由于得到的资本多,而付出的赔款少,德国工业设备得以普遍更新,生产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得到外国资本的多为实力雄厚的德国各大垄断工业集团,这进一步增强了德国工业的垄断程度。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曼奈斯曼、弗利克等的实力较前更为强大。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德国债台高筑,且需支付大量赔款。虽然工业生产能力得以迅速恢复,而人民生活仍然十分艰难。只要德国出于稳定政局需要,推迟偿还债务,推迟支付赔款,或者在德国的投资利润不能实现,则国际经济循环将立刻中断。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的股价暴跌,旋即引起了信用恐慌和金融危机。由美国的市场崩溃开始,一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
德国的战后经济由于完全是在依靠外国资本贷款和投资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这场经济危机中首当其冲。
德国的工农业生产一蹶不振,整个国民经济完全崩溃。成百万的工人失业,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破产。
到1929年末,德国的失业人数已达到了600万。当帚特勒望着办公室窗外由于恐慌而茫无目的奔走的人群时,当看到街上为等候购买几片面包竟要排上几千米长的队伍时,竟然笑了起来。
尽管他不知道这一次经济危机是如何发生的,因为他从来都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但他的确是懂得利用任何一次机会的政治家。希特勒在极端恶劣的经济形势中,看到了自己政治前程上的光点。他激动不已,简直可以称得上狂喜了。
在给《人民评论》报撰写的文章中,他居然这样写道:“我一生之中从没有像这些天这样的舒坦过,内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满意过。因为残酷的现实打开了千百双德国人的眼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修在第三帝国 最新章节第三十九章 1930之形势的发展(一),网址:https://www.88gp.org/193/19338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