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头疼的事(1/4)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七七事变之前山西的工业,在中国内地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工业规模,仅次于九一八事变之前的南满。而且工业基础,一向是以重工业为主。同时与日资占了很大部分的南满相比,整个山西境内的工业,都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的。
仅仅太原城周边以及城内,就有上百家的工厂。大型的重工业企业,在太原城周边就有的西北炼钢厂、西北机车厂、太原兵工厂、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西北化厂、西北发电厂、西北毛纺厂、西北洋灰厂等大型厂矿。
整个太原北郊工厂密布,到处都是工厂巨大的烟囱。其工业规模,在整个国内绝对是处于一流。即便是以轻纺、建材为主的上海与之相比,除了造船业之外,在重工业产业齐全方面也略微逊色一些。
太原兵工厂,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与沈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并称国内三大兵工厂。其重武器生产能力,甚至在汉阳兵工厂之上。晋绥军依靠这些兵工厂,不仅装备堪称国内诸军阀之首,甚至还有余力大规模的对外出售。
太原兵工厂仅仅子弹,一个月就能生产四百余万发。曾经每个月最高达到三十五门的火炮产量,除了沈阳兵工厂之外,雄踞关内诸兵工厂之首。虽然质量因为原材料和工艺方面,也显得有些@☆@☆@☆@☆,√.⊥.ne≦t低劣。但毕竟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之下,先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再加上依靠因为有大量号称富甲天下晋商,而拥有雄厚民间资本兴建的大量民营企业,整个山西到抗战前,实际上已经是除了东北之外,国内工业最发达的省份。尤其是重工业,在全国绝对是排的上号的。
尽管在日军占领时期,太原以及山西日占区大量的机器设备,被掠夺到日本国内以及中国东北。原来生产武器装备的几个工厂,基本上都被搬空了。抗联的军工制造能,实际上就是从缴获日军运输到东北,作为储备的太原兵工厂机器设备起家的。但剩余的工业规模,依旧很客观。
仅西北机械厂和机械修理厂需要拆迁的设备,总数相加就达到了五百四十余部。而西北炼钢厂和化厂的那些设备,规模和吨位更是庞大。别说拆卸,就是运输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火车的问题,到是好解决。抗联在夺取太原火车站的时候,仅仅货运列车就夺取了六列。货运车皮一百七十多辆。正太铁路中断后,被困在山西境内的车皮,几乎都集中在了太原城以及阳泉等周边的几个车站。
在攻占太原火车站之后,困在太原的列车落到了杨继财的手中。手中的车皮数量,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之我为战神 最新章节第二百三十一章 头疼的事,网址:https://www.88gp.org/0/614/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