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艰难的迁移(1/4)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杨震这些异常诚恳的话,叶企孙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突然沉默了下来。眼下东北的一切,让他感觉到异常的震惊。他没有想到在条件这样艰苦的情况之下,不过一隅之地的东北,会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不要说那些大型的工厂,就是根据地内仅有的两所大也足以让他吃惊的了。这两所大,虽然条件和师资还很简陋,但却配备了大量的最新式的科研仪器。教师和生居住的条件,不仅是目前全东北最好的。就是与之前的清华、北大相比,也毫不逊色。
尤其是在得知眼前这个年轻人,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之下,却依旧实施了免费的强制九年义务教育制,他更是从内心中极为敬佩。再加上眼下在东北的自己两大得意门生熊大缜和阎裕昌的劝说,便更加坚定了他留在东北的决心。
自己除了生之外无家无业,留下来没有任何的问题。只是其他人?而且这次来东北的教授如果都留在东北,那关内的生怎么办?总不能为了东北一地,将关内的那些大理院和工院都给关了吧。
尽管在这位中国教育界的宗师和泰斗看来,按照目前抗联提供的条件来看,留在东北更能发挥这些教授的能力,让他们真正的以致用。不是只能在课堂上授课,却无法 ().()()().()做任何的科研研究。想带着生做一些化和物理实验,都得费尽周折。
七七事变之后,目前组成西南联大清华、北大、南开几所大,从北平先迁沙,再迁昆明。一路上科研、教仪器,甚至教材损失大半,运到大后方的十不足一。师生和家属之中有被土匪和溃军绑架的,有不知道因为什么失踪的,有死于日军空袭的。现在只能承担最基本的教工作,至于其他的东西,只能暂时放弃。
再加上大后方因为战局吃紧,物价飞涨。国民政府调拨的那些平价大米配额,早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需要。讲师、教授领的七五国难薪,面对飞扬的物价,也早已经入不敷出,子们也是整日的半饥半饱。尤其是那些家在沦陷区的子,甚至连过冬的棉衣都无法备齐。
在时局如此艰难的情况之下,西南联大的教授不仅要承担授课,还要想办法挣一点外快,以补充家用和补贴生。这些忙着填报肚子的教授,压根就没有办法安心坐下来研究一些本专业的课题。
如果堂堂曾正公的曾孙,麻省理工院毕业的高材生,北大教育兼化系主任都沦落到没有鞋子穿。此次来东北之前,还是抗联的地下人员给购置了一双布鞋才能上路的地步,可见环境恶劣成什么样子了。
此次来到东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之我为战神 最新章节第三百二十六章 艰难的迁移,网址:https://www.88gp.org/0/614/1191.html